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截至12月20日,全市新设企业46.52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3.1%;平均每天诞生企业2174户,每千人新设企业18.7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1.4%。居高不下的创业热度,让上海截至2021年12月20日的企业累计达到267.24万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8%。相当于每千人拥有企业107.4户,位居全国第一。数据亮点频现的背后,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在深化市场准入改革创新、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探索。详见↓
01
有安全感,更有机遇
新设企业注册资本往往被视作一座城市投资热情的“晴雨表”。
截至12月20日,今年上海新设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高达27750.07亿元,同比增长4.7%。
这意味着,平均一家新设企业的注册资本就将近600万元。把创设“身价”抬得如此高,正因为这些企业重视上海。
新年伊始,就有外资企业早早落户滴水湖畔,注册资本175亿美元,为今年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注册资本之首。“大手笔”背后,是资本对中国市场韧性的认可。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下,上海正努力成为全球瞩目的“避风港”。
一组数据进一步说明了上海给投资者的“安全感”:截至12月20日,今年全市新设外资企业的数量、注册资本同比增长19.9%、14.9%。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新设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从去年同期的79户增至122户,同比增长54.43%。
除了稳定的市场环境,精明的全球投资者更看重机遇。
仅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未来将有超过500家各类持牌金融机构、新型金融机构、投资类企业和金融功能性机构入驻,并将进行一系列外汇管理高水平开放试点,“钱”景诱人。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在上海新设的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同比增长了约四成,这种势头近年来少见,凸显了复杂环境下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
02
瞄准内需,紧跟战略
如果说企业携重金落户,足以体现对上海发展前景的充分信任,那么“多进少出”,更能体现企业扎根上海的决心。
截至12月20日,今年上海注销企业17.21万户,注销与新设企业户数比约为1.1:3,注销企业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同时,全市累计企业数近年来保持持续增长,均体现了上海企业良好的“续航”能力。
避免“冲动型创业”,眼光现实且长远,也是在沪企业坚实迈出每一步的内核。
截至12月20日, 今年上海新设企业增长率排位前三的国民经济行业依次为: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同比增长7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6.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增长43.4%。不难发现,这些业态都瞄准了当下最旺盛的内需。
上海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准入准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还构建了高效、公正的监管体系和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让各类市场主体在上海都能感受公正、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高水平的营商环境,不仅能引凤来栖,还能引导、塑造优秀的创业者。
上海今年公布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形成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为核心的“9+X”产业发展体系。今年诞生的诸多企业中,有一大批的主攻领域正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等国家和上海重点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 今年在上海新设的科研及技术类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两成以上。
03
要素齐聚,上海懂我
来自闵行、普陀、徐汇、虹口、奉贤等区市场监管部门企业开办窗口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上海吸引优质企业集聚的各类要素中, 人才、产业链和营商环境是最被新设企业认同的三个优势。
上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与研发优势,集聚了一批在全国领先的手机、光学等领域的研发人才。长三角已形成的相关产业生态链,也是企业重视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需要的人才,在上海几乎都能找到。上海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强大的人才储备优势和吸引高端人才的城市魅力。要选一个既能辐射长三角、覆盖全国,又能面向全球的地方,上海是不二选择。
工业互联网协会、实业企业和金融投资机构在同片区域,是上海市场监管等部门提前的设计,只为打造更高水平的营商服务环境,真正迎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实际需求。不断加快市场准入、降低准入成本,上海用优秀的营商环境赢得了创业者的“用脚投票”。
上海一直是吸引外资投资的热土。独特的产业优势、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广阔而巨大的内需市场,是外资看中上海、深耕中国的信心所在。”
04
吸引外资投资的热土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下,产业链配套优势显著,吸引了大量研发类企业入驻上海。今年新设企业中,科研及技术类企业同比增长25%,金融类企业同比增长40%。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吸引了外资企业入驻。前三季度,全市新设注册资本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企业,从去年同期的79户增到122户,同比增长54.43%。
今年2月,由金山城投集团、英国默林娱乐集团、科尔克比集团及华人文化集团四方在上海投资5.5亿美元设立了上海乐高乐园有限公司和上海乐高乐园管理有限公司,比预期提前一个月。两家公司共同建设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2024年初开园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乐高乐园度假区之一。
上海一直是吸引外资投资的热土。独特的产业优势、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广阔巨大的内需市场,是外资看中上海、深耕中国的信心所在。
05
努力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
企业“愿意来、留得住”,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在深化市场准入改革创新、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打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方面的探索。今年,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市场主体关心的登记注册、行政许可,推进深层次、突破性改革,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保障公平竞争,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比如,深化市场准入改革创新,率先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加快登记确认制改革的复制推广,成功争取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等多个总局审批事项下放。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协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今年,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低风险食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制在全市推广。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制,审批时间从30日缩短到1日。
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从全国首创、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窗通”服务平台也可看出。目前,全市新设企业超过90%通过“一窗通”办理,本市大多数商业银行均支持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办理业务。同时,上线食品经营许可变更等7个“好办”服务事项,酒类批发零售许可注销等4个“快办”服务事项。
今年市场监管部门主要围绕三方面加强工作:首先,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构建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在企业开办、变更、退出等方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其次,通过高效、公正的监管,确保各类市场主体,无论是国有、民营、外资还是个体工商户,都能在上海感受到公正、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此外,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形成的综合职能优势,以质量发展、标准化战略等赋能市场主体,促进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
资料:上观新闻(陈玺撼)、新民晚报(金旻矣)
编辑:徐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