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电影展现新活力?看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快手的匠心与初心

By | 2021/12/31

这些经典影片通过此次线上展映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又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被赋予了时代“新活力”与观影“新体验”。

如何让老电影展现新活力?看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快手的匠心与初心

12月27日,由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快手、快手电影发起的“匠心修复唤醒时代记忆”修复版经典影片线上直播展映活动正式推出。

从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1月16日的3周时间里, 《南征北战》《地雷战》《青春之歌》《红旗谱》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将穿越时空,通过手机屏幕走入千家万户,让“老铁”们重温那个时代的感动。

▍借势融合:让经典“老电影”焕发时代“新活力”

《烈火中永生》中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打不倒的”,《地雷战》里的“不见鬼子不挂弦儿”,《英雄儿女》里的“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伴随着当年露天放映的独特体验,烙印在一代代中国人共同的电影记忆之中。

这些经典影片通过此次线上展映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又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被赋予了时代“新活力”与观影“新体验”。

■ 以主题展映共忆经典“老故事”

此次展映活动共划分为:“觉醒的信仰”“不朽的凯歌”“时代的光辉”3大主题,每个主题包含12部影片,共有36部佳作参展,涉及重大革命、党史军史、英雄楷模以及展现群众美好生活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分别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伟大奋斗故事。

为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此次参展的影片都经过了中国电影资料馆的数字化修复。这些经典影片将通过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快手官方账号“小西天影话”,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轮播。

如何让老电影展现新活力?看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快手的匠心与初心

“小西天影话”的名字源自中国电影资料馆主办公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路三号,小西天牌楼内。中国电影资料馆及其艺术影院一直是艺术电影和老电影爱好者心中的观影圣地。“小西天影话”的上线,不仅满足了线下观众互动交流的需求,更为广大网友提供了重温经典“老故事”的机会。

■ 以创新互动助推经典“再流行”

成为经典电影,既要有影片内容的精致度,也要形成时代的流行度。尤其是围绕影片所带来的话题讨论与文化参与,是经典电影构建共同时代记忆的重要环节。

此次活动期间,快手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还借助短视频平台的技术与媒介优势,不失时机地推出了极具时代感的互动活动,助推经典艺术作品的“再流行”。

为配合此次展映活动,中国电影资料馆馆内专家和业内专家学者将通过一系列不同主题的直播活动和快手用户进行连麦互动,观众可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同时,快手还将面向全社会同步发起#匠心修复唤醒时代记忆征稿活动,吸引更多站内达人、媒体、行业一线人士以及全国各地“老铁”参与。

▍顺势而为:以时代脉动致敬红色经典的“双向奔赴”

在各种媒介融合的今天,如何让经典电影获得更好的传播力和流行度,是电影人与传媒人共同关心的话题。 此次“匠心修复唤醒时代记忆”活动,正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快手针对这一时代命题联手作出的有力回应。

■ 借力时代,完成“经典资源”到“红色产品”转化

互联网时代,传媒业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观众产生了从传统受众到互联网用户的身份改变。如何将既有的媒介内容资源转化成以社会价值为内核的公共文化产品,双方在这方面作了诸多尝试。

“小西天影话”自2021年7月开号以来,通过和快手的紧密协作,制作并发布了大批经典作品的视频片段。

此外,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打造红色基因产品矩阵进程中,围绕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契机,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积极探索新媒介背景下的内容创新,陆续推出了“四史教育电影课”系列、“红色电影档案微展”等主题产品。

快手也同样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建党主题宣传活动,如“百年辉煌·薪火相传”活动打造了 “跟着影视学党史”“红色圣地公安行”等一系列特色IP,此外也通过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为代表的一大批红色影视经典作品的播放,以及由大量经典影视作品混剪而成的短片,从不同维度、视角充分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历程,有效推动文艺作品欣赏与党史知识学习的有机融合。

■ 强强联手,合力构建主流价值传播大格局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4月至12月,国家电影局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中国电影资料馆负责全国院线展映的组织安排,共有100部红色影片先后在大银幕复映。其中, 有70部影片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的馆藏修复影片,此次线上参展影片就是从这70部修复影片中选出的经典之作。

快手作为国内互联网头部企业之一,在产品技术稳定、内容场景创新、用户群体沉淀等方面引领着行业发展新趋势,凭借着“短视频+直播”为特色的文化生态,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在快手展示自己,传播优秀的文艺内容。

此次“匠心修复唤醒时代记忆”线上活动是对线下庆祝建党百年展映活动的延续,是一次线下内容平台与线上内容平台的强强对接,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快手围绕建党百年的契机,顺势而为完成的一次致敬红色经典、弘扬建党精神的“双向奔赴”,合力构建了主流价值的传播大格局。

▍以匠心铸初心:“数字科技”下的文化创新与探索担当

“匠心修复唤醒时代记忆”的主题凸显了主流内容平台以数字科技赋能、以匠人之心开拓传播主流文化价值的新方式,更是凸显了主动担当新时代文化责任的“初心”。

■ 匠心独运:点亮经典文化数字呈现的“科技树”

随着“科技树”被不断点亮,历史长河中的艺术瑰宝正焕发出新生机。

通过直播技术赋能、传播方式创新、文化活动品牌化打造、流量支持等方式,快手帮助用户营造沉浸式文化互动和文化体验。

例如,快手推出了“国潮京剧”专属魔法表情,助力京剧艺术传播;与国家大剧院合作推出并上线了“四季系列”音乐会,借助平台直播技术优势,打造“直播+互动+杜比剧场音效”的视听盛宴……以技术创新赋能经典呈现,以爆款内容推动裂变传播,快手让各类经典文化依托新媒体平台“活”起来。

作为中国电影修复领域的“国家队”,中国电影资料馆一直在探索和创新“数字科技+红色经典”的新路径。

2019年至2020年,修复团队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创新,实现将4K48帧高帧率高亮度修复技术、画面虚焦矫正修复技术、重置5.1环绕音等技术修复手段运用到经典影片的修复过程中,并最终完成了对 《盗马贼》《祝福》的数字化修复。 两部电影均入选当年戛纳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获得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认可。

与此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平台联合中国电影资料馆于今年完成的 首部黑白转彩色4K修复版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开发人工智能的基础上更是对16.5万帧画面进行了手工修复和细节考证,成为团队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对电影档案新生的一次成功尝试。

如何让老电影展现新活力?看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快手的匠心与初心

■ 初心担当:打造优秀文化时代传播“新潮流”

用匠心进行技术创新的背后是主动服务社会的自觉与初心。这鼓舞着平台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打造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潮流”。

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双方主动策划别具新意的活动,形成热点话题传播。如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快手联合文旅部艺术司推出了“献礼艺百年”主题活动。依托艺术司官方快手账号“文艺中国”,总计56场优秀红色剧目在线上展演。

同时,快手联动中央民族乐团发起以国乐为声,“唱支心歌给党听”相关短视频征集活动,创作者覆盖全国24个省(包括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海外地区,作品总观看量超过2亿。由中国电影资料馆修复团队使用AI上色技术修复完成的影片《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段落,在全网掀起了一股怀旧老歌、致敬英雄的热潮……

主流内容平台间的互动与合作,也搭建起了优秀文化的传播矩阵。

快手与各大文艺院团纷纷“云”上探索搭建良性线上演出生态,同时以艺术司“文艺中国”为账号龙头,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账号共同组成的三级账号协同宣传矩阵。中国电影资料馆在专注于开发数字修复技术的同时,还开始打破以线下为主的放映模式,自主研发推出的官方APP于2021年9月正式上线,为全国的观众提供了一个观影新平台。

此外,中国电影资料馆安溪数字资源基地将在2022年初迎来揭幕仪式。在不远的未来,安溪数字资源基地在云存储的基础上,将把“红色经典+数字科技”的模式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匠心修复唤醒时代记忆”修复版经典影片线上展映带给“老铁”们的不仅是一场经典电影的盛宴,更是主流价值传播的模式剧变,令人耳目一新。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