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门心思想要成为新“世界工厂”的印度,曾经发出过“印度制造”的豪言壮语,但心比天高的印度在遭到现实打击之后,非但没有反思自身的不足,反而走上了一条自绝于国际经贸秩序的“邪路”。在印度执法局公然扣押了小米公司折合人民币近50亿元的资金之后,又将目光对准了所有在印度开展业务的中国手机制造商。</p> <p>据观察者网援引印媒发布的报道称,在一场由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官员主持的会议中,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制造商,被印度官员告知今后必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首席执行官、运营官、财务官、技术官等关键职位。不仅如此,中企还必须将合同制造业务外包给印度本土公司,并且将这些企业的制造流程细分到“零部件”水平,还要培养当地经销商扩大对外出口,最重要的是,在印度经营的中企必须“遵纪守法”,不得在印度“逃税”。</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margin: 0 auto;" src="http://p4.itc.cn/images01/20230615/94363dd917b34495b5e1fad388da75d2.jpeg" max-width="600" alt="原创 冻结小米50亿资产后,印度又对三家中企提要求:任命印度人为CEO" /></p> <p>简而言之,中企在印度赚到的钱不能汇出,中企在印度分公司的所有核心岗位必须由印度人担任,中企需要将更多的制造业务转移到印度,而且必须创造出更多的细分环节来增加就业岗位,同时还要协助印度的手机经销商扩大由印度制造的手机出口。不得不说,印度政府明明可以用抢,却非要装成是吸引外资。其实印度的吃相如何难看,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首当其冲的便是印度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p> <p>长久以来,印度自作主张地将我国视为自己的“头号劲敌”,凡事都要和中国一较高下,直到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与第三名的距离越拉越远。而当残酷的现实摆在印度面前时,印度选择了自我催眠,并且接受美西方的“邀请”,加入到反华抗中的队伍,试图利用美国全面围堵中国的机会,去吸收从中国转移出来的供应链,而这也催生出了第二个原因。</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margin: 0 auto;" src="http://p7.itc.cn/images01/20230615/7917ed0a193d482291e2af702774ef7d.jpeg" max-width="600" alt="原创 冻结小米50亿资产后,印度又对三家中企提要求:任命印度人为CEO" /></p> <div> <div></div> <section> <em>展开全文</em> </section> </div> <div> <p>由于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寻求在印度发展的国家不在少数,同样也包括了我们的中企。经过了内卷考验的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可谓是攻城拔寨,将曾经统治了印度市场的本土品牌扫落马下。这使得印度的消费者虽然欢迎中国品牌,但是印度的民族主义者却对其恨之入骨。再加上印度经济的高增长神话提前破灭,印度政府就将歪脑筋打到中企头上。</p> <p>毫无疑问,印度政府对中企采取的这一连串行为,就是在明火执仗的豪夺,因此这些决定并非毫无代价。首先,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中企,会自己衡量其中的利弊,决定是否继续在印度市场经营。其次,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在过去八年的时间里,已经有超过2000家外企离开了印度市场,其中不乏福特、沃尔玛、亚马逊、可口可乐等西方老牌大厂。可以说,在针对外企进行“养套杀”这件事上,印度实现了一视同仁。</p> <p><img style="display: block;margin: 0 auto;" src="http://p6.itc.cn/images01/20230615/94b36a5317cd4df08448cb6f482af896.jpeg" max-width="600" alt="原创 冻结小米50亿资产后,印度又对三家中企提要求:任命印度人为CEO" /></p> <p>而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印度恶劣的营商环境,已经先于印度制造“闻名全球”了。印度想要成为制造业大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用“杀鸡取卵”的手段,不仅无法达成目的,反而会让印度成为外资避之不及的“真空地带”。</p> </div>
相关
本来名字很酷,但很无辜地被叫成小A,瞬间被萌化了。据说爱软件,爱网络,爱游戏,爱数码,爱科技,各种控,各种宅,不纠结会死星人,不折腾会死星人。此人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被抄袭……
Leave a Reply